Wednesday, October 19, 2005

網路 & 斷章取義

昨天看到一個朋友的文章,先轉錄於下,然後再來說說我的看法

斷章取義真的很不好

在對人、事、物做出評斷之前,適當的瞭解跟理性客觀很重要。

當然要做到,一個字,難!

這方面我是有待加強的......很多時候覺得自己、沒有立場對XX做出評論......
所以,表達出的很多東西是沒有蓋棺論定的.......
畢竟把一件事情說死,太武斷。

然而,被曲解的情況變多了。

這情形現實也有,但多半發生在網路上。

是因為只有文字的關係吧?
語氣、表情、聲音、動作.......
都不知道........

有多少事情因為斷章取義發生變故?
有多少感情因為斷章取義產生裂痕?

實在不想清算ˊˋ

網路這東西...既方便..又曖昧....
文字的遊戲.考驗著許多東西..........

有點不知所云了,先擱筆 。


這讓我想到很多東西,我玩網路已經有十年半了,而這個問題也讓我想了九年,到現在也頂多平均猜出個40~50%,真的很難...

"斷章取義"
斷章取義真的是不好,但是又有多少人可以完全了解狀況呢?在大多數的情況下,我們被迫要用有限的情報做出一些決策,也不得不以偏概全,這是非常讓人無奈的,因此我覺得在這邊我們只能盡到所謂的 "善良管理人注意義務",這樣即使事後證明當初的決策是錯的,我們也無愧於心,因為依照當時我們的能力、學識,我們已經盡力了。

網路上雖然少了那些要素,但是其他要素仍然存在,像是 個人習慣、回應時間、常用詞語、常用標點...等等,我們還是可以依照這些來判斷對方的情況,舉凡表情、動作、喜怒哀樂均可。

但是仔細檢視上述狀況可以發現,這只對熟人適用,只有對熟人你才會知道他們的習慣,也才有判斷的依據,對陌生人或是不熟的人,就沒多少可以判斷的東西,那就需要有一套比較common、比較制式的回應方式,如果經驗多的話,當然可以作為判斷依據的東西也會比較多就是了。

面對面、透過電話、網路傳訊、郵件...這些溝通方式看似差異很大,其實本質卻相同呢!
同樣都是在 "交換彼此的看法",差異只是在是否有多餘的動作、聲音作為 "輔助表達的工具",比較一下 "筆友" 和 "網友" 的差異,這兩者的差異也只不過是回應速度和回應是否深思熟慮兩項而已,同樣是見不到面、聽不到聲音...

網路,是現實的、直接的,卻又具備有某些隱蔽性,網路不是虛擬的,只是一種新的溝通管道。

網路像面對面一樣的直接,卻沒有 "見面三分情",網路像講電話一樣的快速,卻聽不到對方的語氣,網路像書信一樣只有文字,卻看不到對方的筆跡,網路看似虛擬,實則現實!

有多少人有這些體認?有多少人認為網路是虛擬的,因而隨隨便便?有多少人清楚了解網路是超級現實而小心翼翼?

付出真心、謹言慎行,這才是處世的不二法門。

No comment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