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uesday, March 21, 2006

[轉錄]專業新義》先見力

專業新義》先見力

■ 大前研一

舊經濟社會中,進行的是看得見、摸得著的「有形資產」活動。製造業研究新技術、開發成商品,然後由工廠生產、送到商店銷售;服務業則利用有形資產提供服務,創造財富。這也就是所謂的「工業化社會」。
但是當舞台轉移到看不見的新大陸時,雖然過去的主角「有形資產」經濟活動還是存在,但是主流已經轉向看不見、摸不著的「無形資產經濟」。以往能讓企業風光賺錢的成功經驗,不僅變得不管用,有時反而成了絆腳石。

企業想在新大陸中贏得勝利,真正有效的方法,是在這片叢林中找出專業人才。此外,還必須有能力比任何人更早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,並在看到商機的瞬間就能以最佳方式掌握。

視人所未見

舊經濟社會需要的不是如天才或預言者般的資質,而是能明確定義業務範疇、做好現況分析以推定未來方向等,徹底執行一連串經營理論與過程的能力。換句話說,以往所提到的預見力,是比較容易學習的能力。

容我再重複一次,未來所要求的預見力,是一種能察覺看不見的事物的洞見力。每個人都看得到的領域,就沒有什麼事業可為。想在未開發的叢林中發掘隱藏的無限可能性,掌握工具並勝出,絕不能依賴過去成功的策略理論或體驗,必須將注意力放在一般人從未正視過的地方。磨練這種能力,是非常重要的。

相對於20世紀的常識,21世紀顯然是個常識無用的突變時代。倘若被舊時代的常識束縛住,恐怕連正確解讀新世界瞬間發生的新事物都沒辦法,更別說擁有預見力。

想要學習21世紀的叢林生存法則,首先應對自己根深蒂固的常識,抱持懷疑的態度,並有意識地將這種態度變成習慣。

對常識存疑

對常識存疑,並非只是消極地不採信,而是提出相反的假設,然後重新求證。換句話說,把20世紀的學習拋諸腦後的過程,是同時破壞舊理論和創造新理論的過程。除了應該仔細分析所謂的常識,也要仔細分析相反的論點。這種思考習慣以及邏輯檢證的能力,才是在新經濟叢林中存活的關鍵。

過去的實例顯示:在資本密集產業,不同業種的企業要加入經營很難成功;只要無人競爭,就可壟斷市場、維持高價格;稱霸業界的企業,不可能和敵對公司聯手合作。像這樣一味沿用舊常識和判斷方法,已經不合時宜,從1980年代開始,日本早就有堆得像山一樣高的實例。

如號稱永不沉沒的13家東京都立銀行,已重新整編成四個金融集團;另一方面,政府打破禁止新設銀行規定,發給伊藤榮堂和新力公司銀行執照。以往日本經濟的火車頭產業汽車業,也接二連三聘請外籍經營者,並加強本身的製造能力。

現在已經不是想留住什麼,就能如願的時代。白領優於藍領;在大量生產的商業模式中,只要保留高密度技術就可高枕無憂的時代,也不復存在。換句話說,無國界經濟輕易擊毀了用過去經驗和常識保護的企業理念。

如果我們無法在看不見的新大陸中培養先見力,要確保自己的工作和收入也會有困難。因此,必須排除因循前例的態度、懷疑常識的正確性,才能獲得透視變化本質的能力。如果說這才是維繫專業的生命線,一點也不為過。

向未知挑戰

看不見的新大陸固然潛伏很多風險和不確定性,但是能在這樣的時代成為專業人才,真的是千載難逢的機會。有些人能察覺這樣的機會,但是多數人即使看到變化,也會因為害怕而過於謹慎。即使到現在,具有先驅者精神,敢向未知挑戰的人,在日本還是很罕見。

恐懼變化,是因為害怕失敗。與其說他們是弱者,不如說是還不夠成熟,所以一直都在逃避,無法學到從失敗中再站起來的方法。不曾經歷未知的領域,在叢林中就毫無生存能力可言。

向未知挑戰是先驅者的任務,也是創業家異於一般人的人格特質。面對商業叢林,我最感到自負的是,我從不覺得害怕。因為我能預先看出變化的端倪,愉快地面對一切,並將失敗當成養分,以開拓自己的美麗世界。

(本文摘錄自天下文化出版《專業──你的唯一生存之道》)

【2006/03/21 經濟日報】 @ http://udn.com

No comments: